为了激发同学们学习国学的热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增强同学们的国家安全意识,中国政法大学国学社联合国际儒学院团支部举办“守护文化根脉,筑牢安全之基”主题春日研学活动暨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团日活动。2025年4月26日下午,同学们乘坐大巴车,一同来到了北京中山公园。 北京中山公园坐落于天安门西侧,始建于1421年,原为明清社稷坛,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园内古柏参天,保留五色土祭坛、唐花坞等古迹,兼具皇家园林气韵与共和纪念意义,是市民赏花观展、感受历史文化的市中心绿洲。方春时节,园内的风景正好、春意渐浓,郁金香等花卉正迎来最佳观赏期。

园内矗立的孙中山先生雕像
同学们步行来到园内的来今雨轩,跟随讲解员,一同了解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进步团体,1919年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发起,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以“奋斗、实践、坚韧、俭朴”为学会信条。成员包括毛泽东、邓中夏等当时的进步青年。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各位仁人志士在学会中一同探讨救国之路。尽管后期因理念分歧而落幕,但它犹如一盏思想明灯,照亮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征程,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同学们正在轩外听讲
了解了少年中国学会的发展历程后,同学们跟随讲解员来到了文学研究会介绍展区。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正式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揭示社会的黑暗。会员曾包括郑振铎、沈雁冰、老舍、冰心等文学大家。 文学研究会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从“向旧文学的进攻”转为“向新文学的建设”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倡导以写实为人生的艺术,反对封建复古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吸引并培养了一批热爱新文学的进步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学们在展览中听讲
在来今雨轩中,同学们纷纷拍照留念,并品尝了富有特色的冬菜包子,切实体验到了北京的历史底蕴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在讲解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全体老师和同学在来今雨轩门口合影。至此,此次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