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讲坛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王阳明的晚年思想

2021年01月22日 16:54


2021年120日晚7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讲坛第100讲通过腾讯会议、微博与B站直播的形式如期举行。此次学术讲座的主讲人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主持人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俞学明教授,主题为《“万物同体”与王阳明思想的晚年发展》。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万物一体思想的来源”、“万物一体与亲民”、“万物一体与本心”、“万物一体与良知”、“王阳明晚年万物一体思想的意义”。通过这五个部分,陈老师对王阳明晚年万物一体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梳理与概括、解读。



第一部分为“万物一体思想的来源”。在中国哲学史上,万物一体的思想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提出,如《庄子》的《齐物论》载:“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名家的惠施也讲过:“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墨子主张“兼爱”的思想。宋代以后,程颢先生提出“一体”与“同体”的思想,而这也是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先生万物一体思想的来源。“一体”指的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同体”指的是“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前者强调博施济众,主张把“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落实到社会的关怀、民生的忧患;后者则注重培养追求一种内心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为“万物一体与亲民”。虽然《大学》的文本中并没有讲“同体”或“一体”,但我们知道《大学》三纲领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其中“亲民”二字在朱子学的解释中为“新民”,而阳明先生不仅坚持“新”字应作“亲”字,而且用万物一体的思想解说“亲民”的意义,关注的是博施济众、仁民爱物、“亲民”的社会实践,也就是程颢先生讲的“莫非己也”。阳明先生晚年居越讲学时,主要讲《大学》的万物同体的思想、宗旨,让大家去求本心、本性,以致良知。


第三部分为“万物一体与本心”。阳明先生在《答顾东桥书》的最后一段《拔本塞源论》中指出“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并且认为天下人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的本心都是和圣人一样的,但后来则“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因此,圣人通过教化、教育,解除隔蔽,再启发大家回到我们的本心。阳明先生运用万物一体的观念,为界定良知奠定了基础,对心学做了进一步的阐发。


第四部分为“万物一体与良知”。在《拔本塞源论》文章的最后,阳明先生说如果有人听到我现在的拔本塞源之论,会生起一种“恻然而悲,戚然而痛”的感情状态,而这种感情就是诚爱恻怛、万物一体的感情。进一步讲,阳明先生在《答聂文蔚》第一书中认为“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即面对生民遭受的痛苦,倘若没有一种痛切的感受,也就说明良知被蒙蔽了,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在阳明先生晚期的思想里,良知不仅指是非之心,更多的指诚爱恻怛之心、恻隐之心,从而扩大了是非之心的概念意义。在此前他是用是非之心来规定良知;现在是用万物一体的这种感受性来规定良知。从德性论来说,这个转变就是由智归仁;从价值观来说,对生民苦难疾痛的悲悯情怀,拯救苦难的人民已经成为他内心的一种终极关怀。


第五部分为“王阳明晚年万物一体思想的意义”。陈老师以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与皮埃尔·阿多为例,指出福柯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怀作为起点和终点,而阿多认为起点可以是自我,但是终点应该是自我和宇宙和自然整体融合为一,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参照阿多对福柯的这个看法,来加深对阳明先生思想的理解。阳明先生中年时期的思想体系主要指向内在的道德修养、主体修养,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怀;而阳明先生晚年时期万物一体的思想,在格致诚正的功夫论以外,更强调面向宇宙、面向社会,并且在关注自我与宇宙同一的同时,注重外在的亲民实践。这一思想转变也可说是对已有体系的补充和发展,从过于偏于内向,变成内外合一。因此,阳明先生通过强调万物一体的思想,以良知为基础,进而达到天地万物为一体,实现社会的大治,不仅完善主体内在修养,而且强调“博施济众”和“亲民”的社会实践。相较于完善主体内在修养,这种“博施济众”的人道关怀和社会实践,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恐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最后,陈老师提出我们应当如何发挥对于万物一体思想的关注,讲到我们政府最近几年特别强调扶贫的重要性,而这一思想的基础和根源其实就是来自孟子的仁民爱物的思想,到阳明先生的亲民救民实践、万物一体的恻隐诚怛、对生民痛苦的真切关怀。因此,阳明先生万物一体的思想不仅关注良知主体,而且与人民、社会、世界、自然都能联系起来,与当今社会所讲的以人民为中心,生态文明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观念无不有关联之处,其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发掘。



在讲座点评环节,俞老师表达了对陈老师的感谢并对此次学术讲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总结。俞老师的点评结束后,陈老师又围绕此次学术讲座的内容,悉心为参加讲座的学者、老师、学生们解疑释惑,加深了我们对阳明先生哲学思想的学习与理解。答疑环节完成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讲坛第100讲圆满结束。



供稿:王英杰

审核:李春颖

编辑:季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