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讲坛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儒学讲坛第91讲: 梁涛教授讲清华简《命训》“大命”“小命”释疑—兼论《逸周书》的价值与意义
2020年09月13日 00:00

星期日, 九月 13, 2020 - 10:04

       2020年7月23日下午七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讲坛第91讲通过线上的方式在腾讯会议如期举行。本次儒学讲坛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梁涛教授讲授 “清华简《命训》‘大命’‘小命’释疑”的相关内容。此次儒学讲坛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王心竹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梁涛教授首先强调了清华简《命训》的发现正是对《逸周书》中的前三篇即《度训》、《命训》、《常训》在现今中国哲学研究中重要性的证明。并在简要介绍与讲坛主题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具体讲解。

       梁涛教授将三《训》的成书与学派归属问题放在了讲座内容的第一部分。梁涛老师认为《逸周书》应是由子夏的西河学派编订于魏国,且从三《训》作为全书的总纲看来自然更应该是完成于此学派的某位学者之手。同时,三《训》中的人性论、礼法论与荀子存在密切联系,但其天命论则与荀子的人文主义走向存在较大反差,这种联系和反差反映了“孔荀之间”思想变动的复杂情况。

       紧接着,就涉及到了清华简《命训》中的“大命”、“小命”的问题。梁涛教授认为清华简《命训》的“大命”指天命,“小命”指个人命运。《命训》的“大命”、“小命”说的是对三代天命观的继承,同时又突出了个人命运的观念,其与孔子将天命与命运分离,以突出人的道德自主有所不同,而是力图将二者重新统一起来,表现出鲜明的神道设教的思想特点。

       梁涛老师的发言结束后,中国政法大学王心竹教授做了简要总结。王心竹老师认为通过梁涛教授对清华简《命训》篇细致的剖析与讲解,我们感受到了魏国学术的兴盛,以此也更确定了《逸周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梁涛教授精彩的讲座内容和王心竹教授精炼的点评都让在线的同学们意犹未尽。围绕着此次讲座的内容,同学们积极提问,老师也细致地进行了回答,这使得大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了扩充与升华。最终,儒学讲坛第91讲收获了满满点赞,在一致好评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张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