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讲坛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儒学讲坛第94讲:秦晋楠老师讲“儒佛冲突中的禅宗——以罗钦顺对佛教的批判为中心 ”
2020年09月13日 00:00

星期日, 九月 13, 2020 - 10:29

       2020年8月1日下午七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讲坛第94讲通过线上的方式在腾讯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儒学讲坛有幸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秦晋楠老师讲授“儒佛冲突中的禅宗——以罗钦顺对佛教的批判为中心”的相关内容。此次儒学讲坛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俞学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哲学系程乐松教授评议。

       讲座伊始,俞学明教授先对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的成立情况、培养宗旨、师资力量等做了简要的介绍。之后秦晋楠老师开始分享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首先秦老师直奔主题的抛出此次学术报告想解决的中心问题:即如何理解理学家辟佛?并引用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做了铺垫。接着秦老师围绕着罗钦顺辟佛这个主题分了三个部分展开了具体论述。

       首先,秦晋楠老师说到罗钦顺等对佛教的批评主要是针对禅宗一派,并引用了《困知记》的文本引出了罗钦顺参禅的经历,在引用和解读了很多重要文献后,秦老师抽丝剥茧的对罗钦顺等理学家的参禅经历做了如下总结:即交往禅僧、阅读禅书、修习禅法和反思禅意。

       紧接着,秦老师提出了理学辟佛时常常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作用是性”。对于理学家对这一概念的使用秦老师说到,罗钦顺等理学家认为佛教用“作用”作为人的本性,而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并从知觉、感觉官能、见闻知觉、觉等方面详细的分析了罗钦顺对“作用是性”是如何理解的。分析过后秦老师总结到理学家认为的禅宗所讲的“作用是性”中的“作用”、“性”或是“认心为性”的“心”即包括“觉”、“见闻知觉”等又包括“作用”、“心”、“神识”等等,这些即是经验的又是形上的。对于理学家的这样一个观点,秦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肯定性的回答,理学家认为禅宗中的心性体用思想是“弥近立而大乱真”。

       最后,秦老师在第三部分得出了一些结论,认为禅宗实际上是理学家辟佛的中介,南禅(尤其是洪州禅)是佛学光谱中的末流、异端,甚至受到中国思想传统的影响。

       在秦老师的分享结束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程乐松做了精彩的点评。此外关于本次讲座的内容同学们积极提问,老师也细致地进行了回答,这场思想盛宴让在线的师友们都收获颇多、意犹未尽。讲座结束前,俞学明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简要总结:秦晋楠老师此次讲座的内容把隋唐以来的佛教发展在宋明理学中做了贯通,大处入眼、小处入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最终,儒学讲坛第94讲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人: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