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稽古”系列 | 第五期“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成功举办
2023年10月16日 15:08

        2023年10月14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联合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成功举办了第五期“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壁生;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主任刘震;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谷继明;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石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侯金满;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研究员陈佩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龙涌霖;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高瑞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吴寒;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陈姿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教授李春颖;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吕明烜;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教授秦晋楠;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讲师郜喆;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44位有志于经学研究与从事各学科各领域相关研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经学之新命”为主题,共同聚焦经学与文明,深入开展学术交流。

        本次工作坊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副教授李春颖老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哲学系主任刘震老师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经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壁生老师进行主题发言,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如期举办。李春颖老师首先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对莅临此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接着对会议的缘起和往届工作坊举办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邀请刘震老师和陈壁生老师就本次会议进行主题发言。刘震老师以《经学与现代化》为主题,指出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进行经学的创新研究,注重进行经学研究目标创新、方法创新和价值创新;陈壁生老师以《天上的秩序:西汉的郊祀礼》为主题,深入讨论了西汉到东汉郊祀礼改革中最重要的太一和南郊两个问题,并说明了研究郊祀礼的意义。两位老师结束主题发言后,李春颖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发言表达了感谢,并表示会议是学生展示和师生交流的平台,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开幕式结束后,参会成员在图书馆门口进行合影留念。

开幕式会议现场

李春颖老师主持开幕式

刘震老师进行开幕式主题发言

陈璧生老师进行开幕式主题发言


开幕式与会人员在图书馆门口合影


        本次会议共设6个线下分会场和5个线上分会场,共44位中国哲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们围绕会议主题,从各个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评议,不断提出疑问、碰撞思想,讨论内容多具前沿性与创新性。各会场主持老师在参会同学发言结束后,对参会文章也给予了详实且富有建设性的总结和评价。


线下会场


        线下第一分会场由张涛老师主持,发言人是北京大学李明真、清华大学高隽、首都师范大学王海钰、清华大学吴迎龙。李明真介绍《经学与礼制的同归:“六宗”祭祀考论》,高隽讨论《明堂礼祭“五帝”形成史论》,王海钰分享《忠君与忠礼——“逢丑父”形象所引出的对《春秋>“忠”概念之思考》,吴迎龙探讨《旧典新章:胡玉缙与民国初年的祀典改革》。与会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评议,提出疑问,作出回应。张涛老师指出了经学与礼学的交融在学术界近年来成为一种现象,尤其中古史阶段的研究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瓶颈。他认为这种研究热度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推进经学研究。


线下第一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下第二分会场由陈姿桦老师主持,与会发言人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熊关山、清华大学郝悠扬、清华大学黄康佳、中央民族大学李明书。熊关山提出《能否用治家的方式治国——论先秦的家国思想》,郝悠扬探讨《母子至亲无绝道——试论丧服制度的情感基础》,黄康佳探究《一本与相生——曹元弼论爱敬之道》,李明书分享《<仪礼·丧服>经传之性别观发微》。参会同学之间相互评议,进行充分的学术探讨。最后,陈姿桦老师肯定同学们在选题上的创新,提醒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要多注意概念辨析、举例论证和历史背景结合等问题,期待同学们今后在学术上各有所为。

线下第二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下第三分会场由龙涌霖老师主持,与会发言人分别为清华大学刘禹彤、清华大学贝承熙(线上)、清华大学王晨、北京师范大学马欣欣。会议主题为西汉经学研究以及古文文献,刘禹彤分享《以五行论古今和以三统言天人——刘歆的经学变古与新说》,贝承熙探讨《时无王者与天命在周——<公羊><穀梁>两种王者论下的秩序建构》,王晨讨论《<吕氏春秋>“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史事解——兼论文王生称与死谥问题》,马欣欣介绍《从“形于内”到“积善成德”——竹简<五行>与 <荀子>思想关系研究》。每位同学发言之后,由另外的同学提出评议。评议环节结束后,陈壁生老师对四位同学的发言做出了评价。他强调论文的写作要具备问题导向,在注重文本解读的同时又要兼顾对问题的发现和解释,使论文问题意识背后的价值凸显出来,从而达到学术思想上的进步。龙涌霖老师作最后总结,他指出四位同学十分具备学术勇气,所研究的对象都十分高深艰难,表现出十足的哲学气概,同时指出论文中还是有些可以加强的方面。对文本的诠释还可以下进一步的功夫。

线下第三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下第四分会场由吕明烜老师主持,与会人员是清华大学闫林伟、中国人民大学戴莹潮、中国政法大学王沐月、清华大学黄永其。闫林伟首先介绍了《经史交融下的古史叙述——以蒙文通“文化三系说”为中心》,戴莹潮探讨《儒家历史思维的积极与永恒——解<史记·伯夷列传>》。王沐月分享《蔡元培废经思想与儒教“去宗教化”》,黄永其讨论《心灵与历史——再论朱陈之辩》。参会同学在相互的评议与讨论中进一步交流了各自的思想,最后吕明烜老师对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表示,这次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机会,也展示了学术界在经学、礼学和古代历史领域的不懈探索。这将对今后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线下第四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下第五分会场由秦晋楠老师主持,与会发言人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祁博贤、清华大学贾钰辰、中国人民大学杜欣迪、中国人民大学梁月琪。本次会议中,祁博贤讨论《程颐卦变说解义》,贾钰辰探究《从朱子的礼学观略论经典的时代性及解决方案》,杜欣迪分享《伊藤仁斋的<大学>诠释与其反朱子学立场》,梁月琪介绍《“絜矩”意涵之变——基于汉唐经学与宋代理学的比较》。发言人发言完毕后,参会同学进行相互评议,深入探讨。最后,秦晋楠老师表示积极充分的相互交流评议对青年学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同学们要善于在论文交流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学术能力。

线下第五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下第六分会场由吴寒老师主持,与会发言人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蒋范、北京大学张华元、北京大学张代霖、中国政法大学向健。蒋范介绍《论何晏的“集解”——以经学为视角》,张华元探究《从礼中“逸出”的情:汉代<诗经>学中情礼关系的阐释张力》,张代霖探讨《<关雎>诗旨新探:以孔子定<诗>之义为中心》,向健分享《王弼、韩康伯圣人有迹说的内在差异》。在同学互评环节,各位同学都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评议环节结束后,吴寒老师对四位同学的发言做出了评价,她指出诗经学在整体经学研究中的难度非常高,对于诗经中某篇的理解也需结合整本的义理来讨论。不仅要对前人提出的思想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清晰的叙述,更可贵的是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创新点,在这一方面,各位同学都能做到,是很可贵的,但吴寒老师也指出,论文中一些涉及到对比的内容处理不当会使结构稍显松散,需要同学们继续努力克服这一不足之处。

线下第六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上会场


       线上第一分会场由谷继明老师主持,与会人为复旦大学吴婕、贵州大学徐阳、山东大学徐子珺、华东师范大学杜翔。吴婕分享《乾卦四德解义》,徐阳探究《以“君子无争”章看皇侃解经之特征》,徐子珺介绍《筮占与德业:“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析义》,杜翔讨论《传统经学的生命张力:从<五经备旨>的传播看经学读本的时代交互》。发言人发言完毕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评,相互交流学习。最后,谷继明老师进行了会议总结,对各位同学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并鼓励参会同学继续推进经学的相关研究。

线上第一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上第二分会场由陈佩辉老师主持,与会人为北京大学雷天籁、中山大学张名扬、同济大学伍尔青、同济大学博士丁肇聿。雷天籁分享《知类:章学诚的道体分类学——兼论“六经皆史”说》,张名扬探究《经义与诗义——论欧阳修对毛、郑《诗经》诠释的修正及其困境》,伍尔青报告《脱夷为“夏”的幻象:公羊学视域下的日伪政权再批判》,丁肇聿介绍《王者之制禄爵——论<礼记·王制>对“封建”的构成》。随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讨论,充分交流了学术观点。最后,陈佩辉老师对同学们的选题以及创新性表示了肯定,分别针对每个人的论文提出了建议。

线上第二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上第三分会场由高瑞杰老师主持,与会发言人有陕西师范大学赵文婷,中山大学李云翔,北京师范大学王予立,同济大学石林林。赵文婷分享《经学建构:<春秋>“跻僖公”昭穆问题再认识》,李云翔探究《从“六科十指”看公羊王鲁说的理论边界》,王予立讨论《蔡邕的明堂九室理论》,石林林讨论《仁义与亲亲:论<公羊>两位季子之贤》。发言人发言结束后,同学们进行相互评议,开展激烈的学术讨论。评议环节结束,高瑞杰老师对四位同学的发言做出了整体性评价。各位同学对于自己的文章纷纷作出回应,并表达了对评议人及老师的感谢。

线上第三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上第四分会场由侯金满老师主持,与会发言人分别为中山大学曹小圆、重庆大学陆萌、武汉大学程如曦、中山大学古鸣熙。曹小园研究《个体经验与公共经验——<尚书·大诰>中天命的“格知”与卜问》,陆萌分享《庶母服制考》,程如曦讨论《繼承與改造:唐文治<書><詩>學中的現代學術意識》,古鸣熙讨论《受命与共土——<尚书·周书>中的“嫡长”身份探析》。随后,同学进行相互评议,提出疑问,相互探讨。评议环节结束之后,侯金满老师对四位同学的发言做出了总结,他指出今天发言的四位同学既有研究《尚书》方面、仪礼方面,也有直接研究经学人物的,每个人都展现了自己的不同研究特色,随后,侯金满老师组织大家对评议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回应,并进行自由讨论,在最后阶段,侯金满老师指出,四位同学对的分析比较细致,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侯金满老师期待同学们对文章进行相应的完善。

线上第四分会场会议现场


        线上第五分会场由湖南大学石瑊老师主持。与会发言人分别为同济大学孙星、中山大学杨正周、山东大学王闻文、复旦大学郎嘉晨。孙星分享《公羊“大一统”之“正统”义探析——以“王正月”为中心》,杨正周探讨《公羊学视角下的<春秋>事、文、义研究》, 王闻文回汇报《尊天抑或扬人:董仲舒“天人关系”再探》,郎嘉晨研究《道南<春秋>学考论》。随后,同学之间进行了深入激烈的互评和讨论。石瑊老师做最后的评议总结,提出了整体性建议。石老师表示,在做经学研究或者在做思想史研究中,剖析某一个很具体的问题的时候,要重视经学阐释的层次、文本的层次;参会论文要打磨精细,才能通过学术会议来对自己的研究有切实的帮助。


线上第五分会场会议现场


        本次工作坊围绕“经学之新命”主题进行研究生论文分享、讨论、评议,邀请了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者逐篇点评,搭建起青年学者儒学研究交流平台。无论在线上分会场还是在线下分会场,青年学生们在此次学术交流平台中相互交流、切磋,聆听老师们的宝贵意见,对自身的学术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至此,第五期“稽古”系列中国哲学研究生工作坊顺利结束,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文字 | 梁妙妮

图片|国际儒学院研究生会

审核 |国际儒学院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