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经学与儒学——青年哲学学者论坛在我院召开
2020年10月28日 14:42

星期三, 五月 24, 2017 - 17:17

       向中国政法大学65周年校庆献礼,国际儒学院于2017年5月14日举办了 “经学与儒学——北京青年哲学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高校20余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心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举办青年论坛的宗旨是为了促进青年学者间的交流,推进一些哲学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

       论坛由国际儒学院青年教师李春颖主持,与会学者就经学研究方法与路径、当前经学与儒学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交流。首先,就研究现状而言,国际关系学院唐纪宇说目前中国哲学研究中使用的范畴如“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等,在研究经学文本时常常遭遇困境。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当前哲学研究转向经学具有独特意义,但如何处理复杂的经学文本,如《诗经》、《礼记》等,如何在当前学科划分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定位,仍然是研究中必须面对的困境。

       其次,武汉大学廖灿灿和北京化工大学于文博两位老师指出经学本身具有许多面相,如方以智、马一浮的经学具有自己的特色,未必能一概论之。其中,著名易学家朱伯崑先生的《易学哲学史》,其研究方法及经学史路向被与会学者反复讨论。北京大学吕明烜提出迟至晚清民初,对于康有为、廖平等著名思想家,家法是经学与现代学术的区分所在。恢复经学研究,学者自身要重新进入经学文本,在此基础之上当代创新才可能形成。

   

       最后,就“经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经学背后的价值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经学的面向在于经世致用还是普遍永恒真理,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个人的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捷提出经学不但关乎学术研究路径,而且与树立中国话语权这一现实问题相关,在哲学上、文化上自立吾理,方能够获得文化自信及文化输出的基础。

       论坛自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半,学者们讨论热烈,将问题步步推进。国际儒学院计划定期举办“北京青年哲学论坛”,每届论坛选取一个哲学热点问题,通过讨论和思想交锋,推进哲学问题的深入研究,逐步将该论坛打造成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个品牌论坛。

(文:马晓见、摄影: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