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上午9时30分,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传习”系列院友论坛第十三讲在学院路校区综合楼0417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善政”与“善教”:<孟子>圣人故事与理想政治的一种阐释模式》,主讲人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2020级院友,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哲学专业在读博士生刘星鼎,评议人是国际儒学院李春颖副教授。本次讲座由国际儒学院主办,端升书院合办,讲座在腾讯会议同步直播,由国际儒学院2023级硕士生梁妙妮主持。讲座伊始,刘星鼎指明了他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完整地说明尧舜与孔子的圣人故事之中政治哲学面向的一贯性和整体性,进而怎样呈现被称为“集大成”的孔子形象中的心性与政治的全面性。针对这些问题,他构建了“善教-善政”的阐释模型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星鼎师兄讲解画面
刘星鼎首先分析了《孟子》中作为“理想政治典范”的尧舜之道。他认为孟子在谈论圣人故事、阐发“仁政”思想的过程中使用“善教”与“善政”,蕴含着深意。在他看来,孟子的“仁政”包含“善政”和“善教”两部分,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全君主自身的“仁”德之要;另一方面,是要保全非统治者尤其是民众的修养之需。因此,只有意识到“仁政”所指向的君主和民众的政治与道德需求,及对这两方面需求的满足,由此导向两者的动态互动,《孟子》的“仁政”思想才能被比较完善地表达出来。
随后,刘星鼎阐释了孔子作《春秋》的政治意涵与“德-位”之间的张力。但即便存在这种张力,《孟子》依然反复提到孔子作《春秋》的故事,这显示出孟子更深的政治意图。孟子将孔子奉为“集大成”者,是以孔子的“时”为核心,构造出一种“善政”即“善教”的观念,进而发展出“政”统一于“教”的“特殊政治典范”。此外,这一“特殊政治典范”与尧舜之道所揭示的政治典范是相互发明、相互深化的关系,他们共同呈现出符合天道的以及其超越天道的理想政治的丰富面向。
最后,刘星鼎总结道,以“善教-善政”的阐释模型展开论述,就是为了更清楚地呈现《孟子》有关理想政治的哲学中所蕴含的丰富面向。而《孟子》的心性哲学以现实政治为旨归,需要被容纳、深化和实现于政治实践之中。在与谈阶段,李春颖老师首先对刘星鼎的到来表示感谢,随后她认为从“善教-善政”角度研究《孟子》中的圣人故事与理想政治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视角,她还就圣王、圣人的形象问题给大家进行了讲解。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刘星鼎细心为大家解答,大家收获颇丰。
同学们认真听讲
至此,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传习系列院友论坛第十三讲圆满结束。
图文|魏世启
排版|柳冰倩
审核|高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