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19时,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传习”系列院友论坛第二讲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如期开展。此系列讲座第一讲已于上周成功举办,受到了广大学生和中国哲学爱好者的热烈欢迎。本期第二讲的主讲人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2011级优秀院友李芙馥,她此次讲座的主题是《任性与广学——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李芙馥曾先后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周易研究》《哲学动态》《孔子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李芙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玄学、周易哲学。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学者,李芙馥通过自己近十年的中国哲学求学经历,来给国际儒学院的同学们和广大中国哲学爱好者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李芙馥首先认为为学的前提是要做到立志与审己。她通过引述孔子、朱熹、王阳明的论述,强调“学者须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她认为我们应该通过审视自己来了解自己的志向、性向和好恶,来明确今后的发展道路,她希望我们如同“濠梁之辩”中的鱼儿一样,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鱼之乐”。
在进行具体的中国哲学的学习时,李芙馥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既练好“内功”又练好“外功”。
其中练就“内功”要博览群书,并且培养思辨与论证的技能。她通过引入王弼“得意忘象”的例子,告诉我们学习不能过于死板,而要广泛涉猎各类经典原著与学术文献,并且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哲学研究,而是要兼通文史哲,并积极吸收海内外一流学术精华,来扩大自己的学习和学术研究范围。接下来,李芙馥还为大家分享了她整理的九大类基础性书籍和五大类工具性书籍,并分享了有效读书的方法以及做电子笔记的重要性。另外,李芙馥还认为要练就思辨的本领,需要从对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入手,然后学会提出问题,进而开展严谨的论证,包括因果论证、类比论证等。关于“外功招式”,李芙馥认为最基础地要从模仿与练习开始,尤其是名家大家的作品,要反复揣摩;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会和学术会议,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同时她希望同学们对于自己所写的内容要反复修改和打磨,不断增进自己的论述水平。
李芙馥在进行了精彩分享之后,又与同学们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沟通交流。
本次会议国际儒学院院长王心竹教授也到场参与,并对分享内容进行了点评,之后她语重心长地说,此次“传习”系列讲座之所以要请诸位优秀院友回归并进行学术分享,是因为我们国际儒学院经过多年辉煌发展,已经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青年学者和相关从业者,他们共同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并弘扬中华文化,而此次他们的回归,既是为广大新生分享自身学术经验,也是对国际儒学院雄厚实力的证明。
供稿:李凡
编辑:季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