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陈来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2011年05月27日 00:00

 陈来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论坛 

5月26日,我校名家论坛第101场在昌平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孔子与当代中国”的学术演讲。本次活动由科研处主办,人文学院与国际儒学院承办,人文学院副院长、国际儒学院常务副院长俞学明教授主持,我校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聆听了本场论坛。 

 

 

陈来从二十世纪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深入批判讲起,引入费孝通“文化自觉”概念,指出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应该对自己的民族主体文化,即儒家思想,具有充分的自觉和担当。 

他从思想史的角度,指明了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不同态度:一是列文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所著《儒教中国及其命运》中提出的“博物馆收藏说”;二是李泽厚先生发表于1980年的《孔子再评价》一文中提出的“文化心理结构说”;三是他提出结合黑格尔、列奥•施特劳斯对思想进程的分析,结合本杰明•史华慈对列文森的批评所阐明的对传统更深入更积极的态度:传统不应只限于文化心理层面,更具有参与到当今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资源的意义。 

由此,陈来结合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中对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对传统的忽视甚至无视所作的批评,认为我们不应该把利害关系和权力作为分析事物的核心理念,而应尊重“实质性精神传统”,深入考量儒家的现代意义。 

最后,他从草根性的普及儒学活动、教育文化界、出版传媒、企业界等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等各个角度,详细分析了21世纪以来的传统文化现状,指出:20世纪革命已成过去,经济改革也基本完成,今日的主题是直面文化价值意识的重建,积极运用传统文化资源重建、巩固执政党的政治文化,促成其更充分的中国化,这就要求学者不应停留于20世纪自我辩护的学术格局中,要以积极创造的建设性态度,投入到振兴民族文化的大业之中。 

提问环节中,陈来就同学们的一些疑惑做了精彩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论坛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