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钟鉴,山东烟台人,1939年5月5日生。1951年至1957年在烟台二中学习。1957年9月至1965年底,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哲学专业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冯友兰、任继愈、朱伯菎诸教授。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于1966年春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中国哲学与宗教研究工作。1987年底调中央民族大学工作至今。现为该校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致力于民族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的硕士生、博士生,并为宗教学的学科建设出力尽责。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课题,正在主持“2ll”工程重点课题和“985”工程关于民族宗教的项目领域。
主要学术著作:《〈吕氏春秋>与< 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中国道教》、《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道教通论》(主编兼作者)、《中国宗教通史》(与张践合作)、《宗教.文艺.民俗》、《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与吕大吉合作)、《中华文明史》十卷本(宗教史分科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前四卷(主要撰稿人之一)等。其中《中国宗教通史》获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宗教学一等奖。
己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有些论文如《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试探》、《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作用、》《试论冯友兰现象》、《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等,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主编《宗教与民族》集刊,己出版一、二、三辑,推动了民族宗教的研究。
社会兼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学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文科基地学术委员,中国道教学院研究生班导师,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华侨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全真道研究中心顾问等。
论文:
不断开拓 更好地发挥宗教学界的思想库功能,中国宗教 2008/01
道 通往和谐之路,中国道教 2007/05
从比较宗教学的视野看中国宗教文化模式,中国宗教 2007/07
道和:通往和谐之路,中国宗教 2007/04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反思——牟钟鉴、安乐哲对话录,中国图书评论 2007/01
是天下一家还是弱肉强食——儒学天下观的当代意义,探索与争鸣 2007/01
《马德新思想研究》序二,回族研究 2006/02
一部研究《淮南子》的力作——读陈静《自由与秩序的困惑——(淮南子)研究》,哲学动态 2006/02
试论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中国宗教 2006/01
从宗教学看壮族布洛陀信仰,广西民族研究 2005/02
论道教道德的特色及其现实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
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中国宗教 2005/04
道教生命学浅议——从陈宁的仙学谈起,文史哲 2005/02
齐鲁文化之特色与贡献,文史哲 2005/01
儒学是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力量,探索与争鸣 2005/01
儒学在思考,中华文化论坛 2005/01
怀念郭朋先生,世界宗教文化 2004/03
邱祖精神不朽,中国宗教 2004/05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儒家仁学与普遍伦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02
孔子思想与祖国统一,寻根 2003/06
东亚儒学的复兴,探索与争鸣 2003/07
一部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的儒学著作,孔子研究 2003/06
孔子的文化观及其现代意义,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2/01
关于生活道教的思考,中国宗教 2001/02
我研究宗教的过程和体会,世界宗教文化 2000/04
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思考,佛教文化 2000/02
关于生活道教的思考,中国道教 2000/06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2
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互关系的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读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世界宗教研究 1999/03
国际政治需要儒学,孔子研究 1999/03
传统家庭伦理的当代价值,人民论坛 1998/04
论儒道互补,中国哲学史 1998/04
抓住机遇,把中国建成文化大国,中华文化论坛 1998/01
宗教在民族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
二十世纪儒学的衰落与复苏(下),孔子研究 1998/04
二十世纪儒学的衰落与复苏(上),孔子研究 1998/03
从孔孟之道看儒家传统的中庸性格,中华文化论坛 1997/03
从中西文化比较中看儒释道,探索与争鸣 1997/12
论道,中国哲学史 1996/03
千古文化 一代大典——评《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6/02
研究宗教应持何种态度──重新认识汤用彤先生的一篇书跋,佛教文化 1996/05
虽历久而犹新──评王范之《吕氏春秋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2
道德改良论,群言 1995/07
孔子与21世纪,21世纪 1995/03
伊斯兰教文化研究的鸿篇巨制──《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评介,中国穆斯林 1995/06
当审判官,还是做探索者?,孔子研究 1995/02
古代的智慧仍在闪光──读姜国柱《兵学与哲学》随感,孔子研究 1995/01
经典教育是振兴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中华文化论坛 1994/01
谈谈中国道教,华夏文化 1994/04
论老子的“道”,东岳论丛 1994/01
鸠摩罗什与姚兴,世界宗教研究 1994/02
儒家人性论的综合考察与新人性论构想,齐鲁学刊 1994/06
儒家仁学的演变与重建,道德与文明 1994/03
说“良心”,孔子研究 1993/03
生态哲学与儒家的天人之学,甘肃社会科学 1993/03
试论儒家的宗教观,齐鲁学刊 1993/04
儒家仁学的演变与重建,哲学研究 1993/10
传统文化对现代化有参与、扶助、治偏的作用,孔子研究 1992/04
重建诚的哲学,孔子研究 1991/02
旧梦说的整理和新梦说的提出——读刘文英《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哲学研究 1991/01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社会科学战线 1990/01
《中国僧官制度史》序,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06
转化儒学论,东岳论丛 1989/03
儒学在现代中国的命运及其展望,孔子研究 1989/02
对中国传统文化要进行分类研究,孔子研究 1988/04
隋与唐初经学,孔子研究 1988/03
澄清与探讨——答黄克剑同志,哲学研究 1988/09
开拓佛教文化的研究——读《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哲学研究 1988/05
论高拱,中州学刊 1988/05
《红楼梦》与道家和道教,宗教学研究 1988/Z1
南北朝经学述评,孔子研究 1987/03
对《列子》的再考辨与再评价,文史哲 1986/05
关于传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孔子研究 1986/02
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哲学研究 1986/09
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科学社会主义 1985/07
魏晋南北朝哲学二议,文史哲 1985/04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比较分析——兼论秦汉之际的学术思潮,哲学研究 1984/01
试论后期墨家的逻辑学,东岳论丛 19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