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一方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明法,一方面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

王中江
2020年10月28日 17:10

王中江,1957年生。男,汉族。籍贯:河南省汝州市。1989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兼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兼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会长、张岱年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国法治与义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兼职教授,孟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东周儒家和道家哲学、出土文献和近现代哲学研究。已出版多种学术著作;出版译著两部。先后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一百六十余篇(其中一些论文被转载);主编“中国哲学前沿丛书”(已出版两辑12种);主编中华孔子学会主办辑刊《中国儒学》(合作,已出版十二辑);主编《老子学集刊》(已出版两辑);

 

论著:

一、中文著作

1、《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2、《理性与浪漫──金岳霖的生活及其哲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3、《严复》,台湾东大出版公司,1997年;

4、《殷海光评传》,台湾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

5、《金岳霖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6、《道家形而上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7、《视域变化中的中国人文和思想世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8《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一个新的全能式的世界观(增补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9、《出土简帛文本与古代思想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莫若以明:集虚室随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11、《儒家的精神之道和公关怀》,中华书局,2015年;

12、《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 ;

13、《出土文献与道家新知》,中华书局,2015年;

14、《老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

15、《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16、《自然和人:近代中国两个观念谱系探索》,商务印书馆,2018年;

17、《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趋势(增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二、外文著作

1、Daoism Excavated :Cosmos and Humanity in Early Manuscripts.Three Pines Press,2015.

2、Order in Early Chinese Excavated Texsts,Natural,Surpernatural,and Legal Approaches,Palgrave Macmillan,2016.

3、『简帛文献からみる初期道家思想の新展開』,东京堂,2018年;

4、『心性 美德 境遇:出土文献と初期儒家的新知见』,グロ-バル科学文化出版株式会社;2019年;

5、Excavated Texts and a New Portrait of the Early Confucians.(brill;待出);

 

三 外文论文

1、“儒家的圣人观念及其流变”被译成韩文发表于韩国退溪学研究院的《退溪学论丛》第5辑,1999年;

2、Daoist Philosophy:Modern Interpretations:Based on Yan Fu,Zhan Taiyan,Liang Qichao,Wang Guowei,andHu Shi.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vol.29,no.3(Spring 1998)

3、The Stud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late 20thCentury­­─Patterns,Paradigms and Methodology,Sungkyun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vol.1,No.1,Aug.2001.

5、How Original Narrative Can Be Initiated in Chinese 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pring,2005.

6、Paradigms,In-Depth Viewpoints,and Research Model of Chinese Philosophy,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Fall 2005.

7、Paradigms,In-Depth Viewpoints,and Research Model of Chinese Philosophy,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Fall 2006/VOL.37,No.3.

8、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ew cosmos and the human world in Henxian,Front of Philosophy in China,Number 4,2009.

9、Ultimate Concern, Reflection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Idea of “Man” in Yin Haiguang,frint,Philos,Chnia,2011,6(4);

10、『凡物流形』における「一」の思想构造とその位置,载《出土资料与汉字文化圈》,汲古书院,2011年;

11、How the Concept of “Nature” Emerged and Evolved in Modern China,Internation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d Culture and Axiology,15(2),2018.

12、『道と万物の三重關係——老子世界観における全體構造』(上、下),《国文目白》,日本女子大学国学国文学会主办,2018年、2019年;

13、How the Concept of “Nature”Emerged and Evolved in Modern 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15(2).,2018.

14、Abnormalities and Return: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 Fan反in the Laozi,Religions,10(1),2019.

15、Confucius’life Experience,Idea of Happiness,nad Moral Autonomy:A Study on Qiong Da Yi Shi《穷达以时》and Other Literatures,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iphy,45(3),2018.

16、The Concept and Genealogy of the Ultimate Origin:An Exploration of Constancy in the HengXian 《恒先》Text of the ShangHai Museum Collection,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iphy,45(4),2018.

 

四、译著

1、《论语与算盘》,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2、《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三联书店出版,2000年;

 

五、主要学术论文

1、《论金岳霖的“理有固然,势无必至”》,载《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金岳霖的意念论之分析》,载《文化:中国与世界》第4集,三联书店,1988年。

3、《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论战》,载《二十一世纪》,1990年第5期。

4、《严复与中国传统》,载《中州学刊》,1990年第5期。

5、《张岱年:不息的追求与探寻者》,载《当代中国十哲》,华夏出版社,1991年。

6、《理解与摄取:严复伦理思想阐释》,载《中州学刊》,1991年第3期。

7、《毛泽东文化取向论说》,载《中州学刊》增刊,1991年。

8、《福泽谕吉与张之洞的<劝学篇>》,载《二十一世纪》,1992年12月号。

9、《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自然主义范式和理想诠释》,载《中州学刊》,1992年第5期。

10、《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与日本》,载《中日关系史研究》,1992年第4期。

11、《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误区》,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总第3期。

12、《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哲学的终极关怀》,载《冯友兰先生纪念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3、《华夷与神夷之辨》,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

14、《从价值重估到价值认同:庄子与郭象哲学的一个比较》,载《中州学刊》,1993年第6期。

15、《金岳霖与实证主义》,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11期。

16、《中国人文传统与解释意识》,载《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

17、《孔子思想新诠》,载《文化与传播》第2集,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

18、《现代新儒学的视野限制》,载《中州学刊》,1994年第5期。

19、《理学与心学的紧张与整合》,载《朱子学刊》,1994年第1集。

20、《全盘西化与本位文化论战中之胡适》,载《胡适与现化中国文化转型》,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

21、《旧学新知:金岳霖的形上学与中国古典哲学范畴》,载《原学》第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22、《胡适人生哲学要论》,载《胡适研究》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3、《认定超越性的实在:冯友兰与实证主义的紧张》,载《冯友兰学记》,三联书店,1995年。

24、《“道”的历程》,载《原道》第2辑,团结出版社,1995年。

25、《获生徂徕与日本儒学的革新》,载《学人》第7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

 

26、《存在自然论》,载《道家文化研究》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7、《中日文化关系的一个侧面:从严译术语到日译术语的转换及其缘由》,载《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8、《冯友兰的历史意识》,载《冯友兰诞辰百年纪念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

29、《金岳霖的道形上学及其限制》,载《哲学研究》1995年增刊。

30、《中国进化论思潮与日本的中介作用》,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3期。

31、《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载《中国研究》,1996年第12期;

32、《形而上学与语言:道、玄、禅、实通论》,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95年增刊。

33、《日本集团主义的渊源与特质》,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34、《严复与道家思想》,载《93严复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

35、《拒绝超验领域:胡适与宗教》,载《哲学研究》,1997年3月。

36、《道的突破:从老子到金霖》,载《道家文化研究》第8辑,1996年。

37、《胡适的自由理念与中国传统》,载《胡适研究丛刊》第2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38、《有无的哲思方向及其逆转》,载《中国哲学》第19辑,1996年。

39、《道家哲学的现代理解:以严、章、王、梁、胡为例》,载《道家文化研究》,10辑1996年。

40、《中国近代的“公理”诉求及其效应》,载《中国研究》,1997年第8期。

41、《道家哲学新知:严复的视野》,《道家文化研究》第20辑,三联书店出版。

42、《化解“义利”的紧张》,载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21世纪论丛”《经济与伦理与中国近现代社会》,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年。

43、《玄学生死关怀及其主导观念》,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

44、《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误区》,载《中国研究》,1997年5月号。

45、《道家形上学中的“化”观念及其历史拓展》,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辑,三联书店,1998年。

46、《此岸与彼岸:中西生死哲学比较诉求和期待》,载《文化中国》(加拿大文化文化更新中心)1998年第1期。

47、《冯友兰与释“儒”》,《冯友兰研究》第二辑,大象出版社,1998年。

48、《从“德治”到“力治”:历史推移及其“焚书坑儒”》,载《国际儒学研究》第六辑,1998年。

49、《疏离中的亲和性:严复与儒学》,载《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50、《殷海光的哲学进路与启蒙情绪》,载《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51、《〈新青年〉与中国哲学的转型》,载《回眸〈新青年〉》,河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52、《永不尘封的〈新青年〉》,载《新青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53、《郭店竹简〈老子〉略说》,《中国哲学》第二十辑,1998年。

54、《变法的“合理性”论证及期反驳》,载《文化中国》,1999年。

55、《“新旧之辨”的历史推演与文化选择形态》, 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56、《儒家圣人观念的早期形态及其变异》,载《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4期。

57、《超越与殷海光的角色》,载《西方现代自由与中国古典传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61、《历史与实践意识:章学诚的经学思想》,载《中国哲学》第二十三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58、《自由、平等与社会正义的比较性视角:以罗尔斯、诺齐克和哈耶克为例的考察》,载《殷海光学术思想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59、《通向本体之路:道家形上学方法》,载《道家与道教》,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60、《“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之间》,载《学术界》2001年第4期。

61、《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儒学观───类型、范式和方法论》,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1年第3期

62、《中国自由主义认同及其困境───以四十年代的《观察》周刊为例的考察》,载《二十一世纪》2001年12月号,

63、《庄子的自由理性及其特质》,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64、《作为何种意义上的哲学的“用”》,载《冯友兰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65、《论日常语言中的“用”───兼论哲学的“用”》,载《哲学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66、《道家自由思想的两种形态》,载《原道》,2001年第7辑。

67、《经典的条件:以早期儒家经典的形成为例》(短的),载《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2期。

68、《老子治道历史渊源一个探寻》,载《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3期。

69、《荀学与儒家的学统与道统》,载《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70、《传经与弘道:荀子的儒学定位》,载《经学今诠三编》(《中国哲学》第24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

71、《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兴起及其流变》,载《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

72、《进化主义原理、价值及世界秩序观》,载《浙江学刊》,2002年第4期。

73、《道家的自治主义与乌托邦想像》,载《清华哲学年鉴》,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74、《熊十力哲学观和科学观的问题意识及其反应方式》,《玄圃论学续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75、《道家哲学新知:严复的视野》,《道家文化研究》第20辑,三联书店,2003年。

76、《范式、深度视点与中国哲学研究典范》,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4期。

77、《明清之际“私”观念的兴起及其社会史关联》又见《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78、《转变中的中国哲学的范式的自我反思和期望》,载《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

79、《自然秩序与人间共同体生活理想》,载《清华学报》2004年第2期。

80、《何种意义上的思想史:境况、描述与解释》,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81、《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如何可能》,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82、《中国“世界秩序图像”与“欧风西力”的初期相遇──16至19世纪前期中国认识和规范异质世界的方式》,载《清华哲学年鉴》,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83、《< 从政>重编校注》,载《哲学、宗教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04年。

84、《冯友兰的价值理性及其建构方式──“天地境界”与“天人之际”及文化普遍性思维和哲学理性》,载《中州学刊》2004年第6期。

85、《中国文化 其命维新──张岱年先生的“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特质》,载《中国哲学的转化与范式》,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86、《早期“士”阶层:它的形成、自我意识及原创性》,载《国际儒学研究》第13辑,2004年6。

87、《“无”的领悟及中西形而上学的一个向度》,载《孔子研究》2005年第1期。

88、《清末民初中国认识和理解世界秩序的方式──以“强权”与“公理”两极性的思维为中心》,载《新哲学》第四辑,大象出版社,2005年;

89、《中国早期的适度思想及其扩展──从人间伦理到生态伦理》,载《孔子研究》2005年第3期。

90、《进化主义与中国近代的保守、激进与渐进》,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二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

91、《“人类关怀”和“圣人人生观”──从一个具体问题看<论道>与<道、自然与人>之间的不同》,载《哲学研究》2005年增刊;

92、《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载《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1期;

93、《从超验领域到道德革新及其古典教化──严复的“宗教观”、“孔教观”和“新民德”》,载《儒林》第2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94、《郭象哲学的内在困境及其解体──从“性分论”和“惑者说”来看》,载《竹林七贤》,大象出版社,2007年。

95、《“世界秩序观”和“中国意识”》,载《南开学报》2006第5期。

96、《世界秩序观中的法律规范与行为》,载《新哲学》2006年总第六辑,大象出版社。

97、《儒家道德理想主义视野下的救世论、文明观和信仰》,《中国儒学》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

98、《儒家的“慎独论”与“为己之学”及其“公关关怀”》,载《儒林》总第3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

99、《孟子的“天赋权利”思想──以“天爵”、“良贵”和“民意”为视点》。载台湾《哲学与文化》,2007年第7期(第34卷)。

100、《黄老学的法哲学原理、公共性和法律共同体理想──为什么是“道”和“法”的统治》,见《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101、《<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论──以“天常”、“天礼”和“天神”为中心的考察》,载《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3期。

102、《<恒先>的宇宙观及人间观的构造》,载《文史哲》2008年第2期。

103、《< 鬼神之明>与东周多元的鬼神观》,《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4期。

104、《“心”的自我转化与精神修炼──荀子的“心术观”》,载《清华哲学年鉴》,2007年。

105、《儒家仁爱意识与天人观》,载《福建论坛》,2009年第4期。

106、《< 凡物流形>的宇宙观、自然观和政治哲学》,载《哲学研究》2009年第6期。

107、《儒家经典诠释学的起源》,载《学术月刊》,2009年第7期。

108、《早期儒家的“社会角色”意识》,载《国学学刊》,2009年第2期。

109、《< 穷达以时>与孔子的境遇观和道德自主论》,载《浙东学术》(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110、《< 为吏之道>与秦国儒家性的政治伦理》,载《中国儒学》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111、《< 凡物流形>的“贵君”、“贵心”和“贵一”》,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 期;人大复印2010年第4期;

112、《汉代“人性不平等论”的成立》,载《孔子研究》2010年第3期。

113、《张岱年先生的“天人新学”》,载《宁波市委学校学报》,2010年第6期。

114、《道与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实义考论》,载《哲学研究》2010,第8期。

115、《“和”的道理和价值》,载《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116、《< 鲁邦大旱>与孔子的刑德》,载《孔子学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17、《现代哲学家与庄子》,载《道家文化研究》第25辑,三联书店,2011年。

118、《严复的“天”与近代中国哲学的言说方式》,载《文史哲》,2011年第1期。

119、《道演:金岳霖的进化世界观》,载《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3期。

120、《熊十力的本心进化论》,载《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21、《简帛< 五行>篇“德”概念的义理结构》,《学术月刊》2011年第3期。

122、《〈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23、“殷海光的终极关怀、文明反思与‘人’的理念”,载《思与言》2011年第49卷第1期。

124、《人类如何善待自然──金岳霖哲学中的‘天人之际’和‘天人合一’关怀》,台湾《哲学与文化》,2011年第5期;

125、《从〈诗经〉看儒家伦理与周部族文化的关系》,载《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126、《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思想世界新视野》(上),《学术月刊》,2012年第9期。

127、《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思想世界新视野》(下),《学术月刊》,2012年第10期。

128、《遥远的绝响──老子学说奥义探析》(整版),《光明日报》,2012年8月25日 。

129、《早期道家的〈德性论〉和〈人情论〉──从老子到庄子和黄老》,《江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130、《梁漱溟的生命进化论和精神之道》,载《哲学门》,第13卷,2012年。

131、《道家“心”观念的初期形态》(合作),载《天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132、《北大藏汉简老子的某些特征》,载《哲学研究》2013年第5期。

133、《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134、《凡物流形中的“一”的思想构造及其位置》,载《学术月刊》,2013年10月号。

135、《章太炎的近代“祛魅”》,载《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136、《黄帝四经的“执一”统治术》,载《黄帝思想与道、理法、研究》,社会文献出版社,2013年。

137、《张申府的唯实世界观》,载《哲学分析》2013年第6期。

138、《北大汉简< 老子>异文和异旨》,《湖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139、《晚清万国公法世界秩序中国际法的道德性与权力身影——万国公法在晚清中国的正当化及其依据》,载《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140、《孔子的生活体验、德福观及道德自律——从《郭店楚简《穷达以时及其相关文献来考察》,载《江汉论坛》2014年10月第10期。

141、《从物质实在到生命和人》,载《张申府张岱年研究辑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142、《从文本篇章到义理脉络:〈太一生水〉的构成和概念层次再证》,载《船山学刊》,2015年第1期。

143、《自然、人事和伦理:胡适东西语境中的“自然主义”立场》,载《哲学分析》2015年第2期。

144、《老子的学说与< 金人铭>和黄帝言》,载《黄帝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

145、《近代中国自然观念的诞生》,见《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146、《秩序、制度与贤能: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探寻》,见《道家文化研究》第29辑,三联书店,2016年。

147、《终极性根源概念:< 恒先>中的“恒”探微》,载《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

148、《早期道家的统治术:从老子的“道政”到黄老学的“法治”》(上),载《哲学动态》2016年第2期。

149、《早期道家的统治术:从老子的“道政”到黄老学的“法治”》(下),载《哲学动态》2016年第2期。

150、《老子世界观的三重构造》,载《中国哲学年鉴》(2016年),哲学研究杂志社,2016年。

151、《异常与回归:老子的“反”探究》,《道家文化研究》第30辑,中华书局,2016年。

152、《个体:从类、性质到关系和普遍相关性》,载《哲学分析》2016年第5期。

153、《“关系空间”语言:共在、共生和空间解放》,《高等社会科学研究》,2017年第2期。

153、《早期道家“一”的思想展开及其形态》,载《哲学研究》,2017年第1期。

154、《关系的类型和事态:对偶性、相互关联和交往世界》,载《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6期。

155、《中国自然概念的源流和特性考论》,载《学术月刊》,2018年第9期。

156、《生命的创造和灵性化:梁漱溟伦理生命主义图像》,《深圳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157、《孟子的伦理选择论——从“可欲”到“能”和“为”》,载《哲学研究》,2018年第7期。

158、《“多元宗教观”:新文化运动“多元性”一个论域》,台湾《哲学与文化》2018年第5期。

159、《中国古典语境中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共同性话语》,载《哲学动态》,2018年第11期。

160、《关系时间语言:《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1期。

161、《孔子“好易”和追寻“德义”考论——以帛书“易传”中“子曰”之言为中心》,载《河北学刊》2019年第4期。

162、《中国天下主义精神》,载《首届濠镜思想家论坛——“东西方文化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南国学术》,2019年.